
创下44年新低结婚率暴跌至610万对这届年轻人为什么都不结婚
2025-08-14 19:44:56
2024年的民政局,像一面照妖镜,把婚姻在当下年轻人心里的真实位置照得清清楚楚。
据公开数据显示,全年仅有610.6万对新人领证,比前一年少了五分之一,创下44年来的新低。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离婚窗口热闹得像超市促销,262.1万对夫妻排着队结束关系。
有人调侃,结婚冷静期没有,离婚冷静期却是标配,这个操作直接让未婚青年看得心头一凉。
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可以,但结婚却要再三斟酌,因为婚姻就意味着可能会牺牲自由,还可能赌上一段无法预料的未来。
当下社会,结婚就意味着必须要有一套房,可问题是,房价早已飞到普通人够不着的高度。
一位程序员相亲花了15万,结果女方开口就是内环三居无贷款,他当天晚上就注销了相亲软件账号。
这不仅是经济规律,也是年轻人的情绪反射,他们很清楚,房贷可能是比婚姻更长久的羁绊。
于是,不婚、不育、不贷成了很多人的自保三件套。相比之下,独居生活虽然孤单,但至少轻松,至少能掌握节奏。
过去的择偶条件,重点是房车、工作、长相,现在的年轻人加了一层筛子,就是三观一致、情绪稳定、生活理念相符。
相亲市场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有人甚至要求通过性格测试、原生家庭背景调查。
数据显示,90后女性在择偶中,把“共同成长”排在了首位,物质条件反而退居其后。
这不是物质不重要,而是他们早就清楚,即便对方有钱,如果精神上无法相处,婚姻迟早崩盘。
宠物经济的火热,正面冲击着婚育市场,因为年轻人找到了不需要走进婚姻也能获得陪伴的替代方案。
为了应对结婚率下降,国家和地方不断放大招,结婚全国通办、取消户口本、发放结婚补贴。
几千元的补贴,抵不过几十万的婚房首付,一张消费券,也弥补不了婚姻中巨大的机会成本。
这就是为什么,哪怕政策再开放,补贴再诱人,年轻人依然选择不急着领证,他们不想为了一时冲动,换来多年纠缠。
婚姻市场的冷清,不等于人们不渴望亲密关系,而是他们在用脚投票,拒绝那些无法给自己安全感的模式。
社会要做的,不只是催婚,更要降低婚姻的真实成本,不仅是买房、养娃的支出,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共处难度。
婚姻不该是镣铐,而应该是让两个人过得更好的契约。只有当这点成为现实,民政局的冷清才会被真正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