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中国男人正在积极退出婚恋市场真是这样吗?
2025-07-27 15:17:10
从数据来看,2024年中国结婚登记数降至610.6万对,创下1988年以来的新低,而与之相对的是,离婚登记攀升至262.1万对 ,80后更是成为离婚主力军。与此同时,男性主动退出婚恋市场的比例逐年上升,30岁以下男性不婚率较5年前增长12% ,一线城市相亲角男女比例甚至达到1:50。这些冰冷的数据,无疑为“中国男人逃离婚恋市场”的观点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数据背后,藏着的原因是复杂的。
经济压力无疑是一座横亘在许多男性面前的大山。高房价、育儿成本与职场竞争,构成了压在男性肩头的“三座大山”。在一线城市,平均房价收入比达20:1,意味着一个人需要20年的收入才能购买一套房,这往往需要掏空“六个钱包”,后续还要背负沉重的房贷。而育儿成本同样惊人,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奶粉、尿不湿、教育、医疗等费用便如流水般不断支出,占家庭收入的70%以上。职场中,996工作制与“35岁职场危机”让男性在事业上疲于奔命,他们担心婚姻带来的家庭责任会进一步挤压自己的生存空间,影响职业发展,婚姻仿佛成了“亏本买卖”,让他们望而却步。
但仅仅是经济原因吗?当然不是。新生代男性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他们对婚姻有着新的理解和期待。南京大学调查显示,73%的90后男性将“伴侣能否共同成长”列为择偶首要条件,远超“有房有车”的61%。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婚姻中男性单方面承担经济责任,女性负责家务和育儿的模式,而是希望在婚姻中实现自我价值,拥有平等对话的权利。他们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自我提升中,钓鱼市场规模突破300亿,电竞酒店预订量增长200%,情人节男性消费同比下滑45%,这些数据都反映出男性消费从为婚恋付出向自我投资的转变。
再看相亲市场,这里面的“门道”也不少。表面上,女性常常列出学历、房车、收入等硬性择偶指标,而男性看似要求简单,一句“女的、活的”仿佛对伴侣没有过多要求。但实际上,男性有着更复杂的隐性要求,他们对女性的颜值、性格、家庭背景等有着自己的考量。而且,条件普通的男性在相亲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农村离异带娃女性仍抢手,而月薪五千的男性可能连见面机会都难以获得。这种在相亲市场中的挫败感,也让不少男性对婚恋望而却步。
不过,当我们深入分析,会发现“中国男人积极退出婚恋市场”这个观点也存在着局限性。虽然男性在相亲市场中参与度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彻底放弃了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一些男性只是在等待那个真正契合的人出现,他们不愿意将就,不愿意为了结婚而结婚。在面对高离婚率和婚姻中的不确定性时,他们选择更加谨慎,用理性去对抗风险,而不是盲目地走进婚姻。比如,35岁以上男性提出“必须签婚前协议”的比例是年轻人的3倍,这是他们在婚姻面前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对婚姻的完全否定。
从社会层面来看,婚姻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大趋势,不仅仅是男性,女性也在重新审视婚姻的意义。社会对单身的包容度在提升,个人幸福不再被单一的婚姻标准所定义,婚姻从“人生必修课”变成了“选修课”,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男性退出婚恋市场就是消极的现象,它可能正推动着更健康、平等的婚恋生态的形成。
中国男人并非是在“积极退出婚恋市场”,而是在经济压力、观念转变、社会现实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对婚姻进行更加理性的思考和选择。他们不是逃避,而是在寻找一种更符合自己内心需求和价值观的生活方式。
董璇谈前夫高云翔:从没想过婚姻失败,出事后佟丽娅第一个发消息:需要多少钱和我说
阿森纳重磅官宣!7602万欧签下27岁瑞典神锋+穿14号 最弱短板补齐
上海自动驾驶实训场建设成果发布 全新“绝影开悟”世界模型亮相WAIC 2025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