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民间外交成为中外友好的源头活水必赢
2025-03-10 02:54:35
2023年11月15日,中方提出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的“5年5万”倡议。截至目前,已有近1.5万名美国青少年通过这一计划来华交流学习,“5年5万”年度规划超额完成。刚刚过去的2024年,也是中日关系改善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周前在北京举办的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达成10项重要共识,聚焦青年和人文交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间友好不但是中美、中日关系的源头活水,更是国际关系行稳致远的基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实现合作共赢的基本前提。
冬日的福州鼓岭,大片金黄的无患子树带来阵阵暖意。一阵大风吹过,黄叶飘落满地。这里,就是中美两国跨越百年鼓岭故事的诞生之地。
去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这里举办“中美青少年交流营地”授牌仪式。近两年来,“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和“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相继在福州举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杨万明表示,将依托“中美青少年交流营地”,举办“鼓岭缘”中美青少年交流系列活动,安排美国青少年代表团参访。希望吸引两国更多力量讲述和实践鼓岭故事,弘扬中美友好、推进中美人民友好事业。
跨越百年的鼓岭情缘是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话。前不久,人民日报社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跨越文化差异 传承友谊信任”的2024鼓岭论坛,包括“鼓岭之友”成员在内的150余位中美嘉宾参会。
讲述和传播鼓岭故事,对中美关系而言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孙成昊对本报记者表示,时至今日,动人的鼓岭故事仍需要继续讲述,让更多人知晓。中美两国人士通过聆听鼓岭故事、参加与之相关的活动,会发现中美关系远比我们所看到的更丰富,特别是在民间交往领域,还有许许多多这样触动人心的故事和重要的经验。
2024年8月至12月,孙成昊到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访学,围绕中国话题与美国学者、民众进行了不少交流。他感到,普通美国民众对中国人比较热情,对中国的发展和社会状况也感到好奇。孙成昊坦言,美国民众其实很少谈到国际政治话题,由于美国正面临经济领域的挑战,他们更关心的是中国的经济状况。一些人对中国具有比较深的偏见,但他们只是美国人中的一部分,并不代表所有人。
教育交流是中美民间交流的重要领域。目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仍有近30万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之一。而经历疫情后,美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人数一度仅有约200人,远低于2012年最高峰时的2.5万人。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最近透露,美国在华留学生人数已增至1100多人。
孙成昊说,通过“5年5万”等项目,中美两国的民间交流正在有条不紊地恢复,但美国在华留学生人数较少仍是中美民间交流中有待挖掘潜力的方面。目前美国青少年来华更多是参加为期一两个星期的短期项目,而如果在华留学,美国青少年就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
北京-东京论坛是中国和日本之间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公共外交和民间交流平台之一。2024年12月4日至5日,第20届“两京论坛”在东京举行,这是有20年历史的论坛时隔6年再次以线下方式在日本举办,中日两国400余位各界代表参会,备受瞩目。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综合战略研究室主任卢昊研究员赴日本参加了此次“两京论坛”,他对本报记者说,这次论坛在中日两国领导人会谈后不久召开,中日双方主办单位均积极努力,邀请诸多高层人士到会。其中,日本外相岩屋毅亲自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论坛闭幕招待会上,日本首相石破茂委托政府高官代读致辞。卢昊说,日方作为东道主,重视这次“两京论坛”,石破首相等高层的致辞与姿态明确体现出希望稳定中日关系、改善对华沟通的意愿。
民间感情不佳是近年来中日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次“两京论坛”前照例发布了面向两国民众进行的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卢昊介绍,在调查中,中国民众对日本的好感度较上一年大幅下降,这引起了与会日方嘉宾的关注。对此,中方在论坛上作了充分解释,过去一年,日本在涉华敏感问题上的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是挑衅性的举动,严重影响了中国民众的对日好感度。
一个星期前,日本外相岩屋毅访问中国,同样引起两国舆论巨大关注。在此之前的2024年11月30日,中国时隔4年半恢复了对日本的单方面免签政策。作为对中方善意的回应,岩屋毅在访问中也宣布了对中国民众放宽签证政策的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与中美交流类似,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达成的10项共识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推动青少年交流互访、加强互派留学生和旅游合作等内容。
展望2025年的中日民间交流,卢昊说,目前看来,石破茂较前任岸田文雄采取了更为平衡的外交姿态。在民间交流特别是经济和人文交流领域,中日之间潜在合作空间可观,双方也有利用当前机会窗口加强交流的主观意愿。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达成的10项共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指向性,体现了中日双方以人文交流为突破口,寻求改善关系的务实意识和积极态度。
1992年8月22日,首次来到鼓岭当天,伊丽莎白和刘中汉在鼓岭涌泉寺。身后的铁树开着花。 刘中汉供图
2024年3月25日,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前右)与美国太平洋大学学生(前左)在福州鼓岭老街漫步交流。 新华社发
“总觉得良心上有一种需要,我必须把密尔顿·嘎登勒夫妇介绍给中国。”1992年的春天,身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刘中汉在给《人民日报》投稿的《啊,鼓岭!》一文开头这样写道。
32年过去,近日在北京举办的2024鼓岭论坛上,已是78岁高龄的刘中汉再次向记者讲述了影响自己半生、更在中美之间跨越百年的“鼓岭情缘”。
1985年,刘中汉从武汉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结识了伊丽莎白·加德纳女士。伊丽莎白是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密尔顿·加德纳(即密尔顿·嘎登勒)的夫人,在与她频繁交往的7年里,刘中汉听得最多的就是密尔顿与“Kuliang”的故事。
在密尔顿出生的1901年,他就随父母前往中国福建福州生活,度过了10年快乐的童年时光。返回美国后,密尔顿一直渴望回到中国,回到自己儿时生活过的地方看一看。刘中汉介绍,由于中美关系在上世纪中叶后中断,密尔顿甚至尝试通过港台地区和巴基斯坦“曲线”进入中国内地,但始终未能如愿。
晚年,坐着轮椅的密尔顿在台湾新竹的南寮渔港久久凝视60海里外的福建平潭,这是他能够到达的离福州最近的地方。
1986年,密尔顿在弥留之际仍紧紧握着伊丽莎白的手,一声声念叨着“Kuliang,Kuliang”。丈夫离去后,“Kuliang”这个名字深深印刻在伊丽莎白的脑海里。她知道,“Kuliang”一定是丈夫心中的圣地,就在大洋彼岸中国的某个地方。
刘中汉说,伊丽莎白告诉他,自己曾前往苏州和北京八达岭寻访,都没有见到密尔顿描述“Kuliang”时提到最多的石头别墅。刘中汉下决心帮伊丽莎白找到“Kuliang”,先后推荐她去了庐山牯岭、广西桂林、四川涪陵,但都无功而返。
密尔顿去世5年后,1991年春天的一天,被伊丽莎白急促叫到家中的刘中汉,看到她满脸热泪,捧着一幅密尔顿小时候制作的邮票贴图,其中有8枚清朝小龙票和3枚天坛票,每张邮票上都盖着中文“福州鼓岭”和英文“Kuliang”的邮戳。
“Kuliang”原来就是福州的鼓岭!是清末根据当地方言拼注的英文名。而这些凝聚了密尔顿毕生思念的邮票,都是1911年到1916年的5年间,从小朝夕相处的玩伴从福州寄往美国加州的。看到此情此景,刘中汉顿时热泪盈眶。
鼓岭是福州的避暑胜地,位于今天的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早在100多年前,清凉的鼓岭山寨就吸引各国人士慕名而来、安居乐业,与热情和善的当地居民友好相处、共建家园,其中就包括1886年首次来到鼓岭的密尔顿的父母。密尔顿难以忘怀的石头别墅,最多时就有385栋之多。
1992年4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记事”专栏刊登了刘中汉的《啊,鼓岭!》。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读到这篇文章,便邀请伊丽莎白到访福州。当年8月22日,伊丽莎白第一次来到了丈夫魂牵梦绕的“Kuliang”,当天晚上就住在鼓岭之上、加德纳家当年的石头别墅里。
“如今,鼓岭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和平友好胜地。融合共生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归宿。鼓岭正是一个光辉样板。”年近耄耋的刘中汉感慨说,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也理应像鼓岭故事所昭示的那样,世代友好、相向而行、携手共进。
“哇塞,终于要去日本啦!”北京语言大学的金百川、清华大学的邵瑞超、中国石油大学的贺雨欣等同学,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憧憬,踏上了人生第一次日本之旅。去年11月27日至12月4日期间,作为第27届“走近日企·感受日本”中国大学生代表团的成员,他们与来自五所高校的25名优秀学生一起,开启了一段跨国探索之旅,深入了解日本的企业与人文,收获满满。
一到日本,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走进那些如雷贯耳的知名企业,岛津制作所、住友商社、索尼、佳能等,这些闪耀在日本商界的明星企业,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走进岛津制作所,金百川仿佛翻开了一部医疗器械发展的厚重史书。这家历史悠久的企业,技术底蕴深厚,在医疗器械领域稳扎稳打。而住友商社则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经营模式。相较于专业,住友在招聘时更注重人才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金百川了解到,住友愿意花费数年时间培养新员工,助力他们逐步成长,以适应公司不同业务的需求。“这绝非仅仅是一种招人、育人的方法,更是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精心谋划。”
邵瑞超作为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岛津制作所的开放实验室里,见识到了独特的科研模式。企业专门搭建了交流平台,让大家畅所欲言,碰撞思想火花,只为实现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的优化。邵瑞超深有感触地说:“岛津制作所让我明白,优秀的企业必须始终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坚定不移地进行创新,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
此外,同学们还发现日本的大企业国际化程度极高。索尼、住友商社等不仅在中国等国家设立了分公司,还凭借高品质的产品和先进的技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现了日本商业的强大实力。
告别企业参观,同学们一头扎进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尽情地体验人文交流的魅力。无论是在校园里与日本学生的热烈讨论,还是在寄宿家庭中的温馨生活,都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日本独特的人文风情。
在校园里,金百川与京都大学、一桥大学的学生围坐在一起,近距离探讨问题。京都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围绕中国教育积极探寻灵感,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一桥大学一位热爱历史的大一新生,对中国历史更是充满了好奇,不停地追问。金百川笑着说:“那一刻,国界仿佛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家不再是来自不同国家的陌生人,而是为了追求知识而相聚的朋友,一起探讨问题的感觉简直太棒了。”
让贺雨欣感动的是,日本学生为了迎接他们,早早注册好微信,大家排着队一一添加好友。“他们还为了迎接我们,特意学了三个星期的中文,虽然说得磕磕绊绊,但那份诚意怎能不让人感动?”
而寄宿家庭的生活,则让同学们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日本普通家庭的日常。金百川寄宿的家庭,男女主人热情好客,带着金百川穿梭于东京的大街小巷,游览名胜古迹,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然而,金百川也敏锐地察觉到,日本媒体报道中国时有些片面和刻板,这与他实际接触到的热情友好的日本民众大相径庭。
邵瑞超寄宿在横滨的一个家庭,女主人正在努力学习中文,尽管交流时需要借助翻译器,但家庭氛围却格外融洽。家中上高中的孩子对中国游戏《原神》情有独钟,这一下子就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贺雨欣在寄宿家庭也过得十分舒心。这家的父母分别从事海运和IT行业,且都在中国待过,对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谈及找工作时,寄宿家庭的爸爸认真地告诉贺雨欣,在日本职场,学习能力和跨行业工作的能力至关重要,这让贺雨欣受益匪浅。
访日之行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同学们仍念念不忘,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这次让他们最为感触的是,日本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回国后,贺雨欣发现,日本学生时不时在朋友圈分享到中国各地旅行的动态,还有人询问她国内其他城市的旅游攻略。贺雨欣也期待着日后重游日本,回顾此行,时间紧行程满,那些错过的京都寺庙,成了她心中的牵挂。
谈到个人发展,金百川眼神坚定地表示,他希望将来能够到日本工作,在中国和日本的贸易往来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通过亲身经历为两国友好添砖加瓦。邵瑞超、贺雨欣也满怀信心,打算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在日本的所见所闻相结合,在科研、教育、能源等领域积极寻找中日合作的契机,携手共进,实现共同发展。
这次访日之旅,开启了同学们对日本的全新认识。他们和记者分享道:日本在科技、文化传承、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确有值得借鉴之处,如对人才的精心培养、民众的环保与自律。但日本交通枢纽复杂、移动支付不便,也突显了我们的优势。“中日友好交流意义深远,未来我们希望以所学为桥,续写两国友好新篇,让青春在交流互鉴中绽放光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