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年相亲对象让我帮她家收谷子我放下镰刀竟收获另一段爱情
2024-08-18 23:04:53
1997年夏末,我李建国为了相亲来到邻村。谁知这一次帮忙收谷子,不仅让我放下了镰刀,还意外收获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叫李建国,出生在河南省商丘市的一个小村庄里。我们村叫李庄,是个有着几百户人家的大村子。村子四面环田,一条小河从村西边蜿蜒而过。我家在村子的东头,是个很普通的农家院子,土墙茅草屋,院子里养着几只鸡,还种了几棵果树。
从小,我就跟着爹娘在地里干活。我们家有十几亩地,种的都是小麦和玉米。那时候,村里还是集体经济,大家都在生产队里干活挣工分。记得小时候,常常是天不亮就得起床,跟着大人们下地干活。冬天的早晨特别冷,手脚都冻得发麻,但没人敢偷懒。
我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个妹妹。爹娘对我的期望很高,总说:建国啊,你可得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大学,跳出农门。可惜我的学习成绩一般,初中毕业后就没再继续上学了。
1990年,我18岁那年参了军。当兵的日子是苦,但也让我长了不少见识。我在部队里学会了开车,还学会了一些机械维修的技术。退伍后,我回到了村里。
回村后,我靠着在部队学到的本事,在村里开了个小型农机修理铺。虽然挣得不多,但也能贴补家用。村里人都说我老实本分,肯吃苦,是个好后生。可是我已经25岁了,还是打光棍儿。
我妈总是念叨:建国啊,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成家了。我心里也着急,可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村里的姑娘要么嫌我老实木讷,要么就觉得修理铺挣钱太少。
就在这年夏末,我们村的张大妈给我说了门亲事。对象是邻村王家庄的姑娘,叫王小花,比我小两岁。张大妈说:小花长得俊俏,人也勤快,她爹是村支书,家里条件不错。
听了这话,我心里直打鼓。王家条件好,会看得上我吗?但架不住我妈的催促,我还是答应去相亲。
8月底的一天,我穿上自己最好的衬衫,骑着自行车来到了王家庄。王家的院子比我家大多了,砖瓦房顶上还架着个电视天线。我紧张得手心直冒汗,站在院子里不知道该往哪儿坐。
王小花的爹,就是村支书王大伯,热情地招呼我:建国来啦,快进屋坐。我跟着进了堂屋,就见一个穿着碎花连衣裙的姑娘从里屋出来,脸蛋圆圆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我一下子就愣住了。
王大伯给我们互相介绍,然后就找借口出去了,留我们两个在屋里聊天。可我平时就不善言辞,这会儿更是紧张得说不出话来。王小花倒是活泼,问东问西的,可我总是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眼看气氛越来越尴尬,王大伯突然回来说:建国啊,咱村这两天正忙着收谷子,你要是不急着回去,能不能帮帮忙?
我一听,心里暗喜。干活我在行啊!我忙不迭地点头:没问题,大伯。我这就去地里帮忙。
就这样,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村口的稻田。金黄的稻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空气里弥漫着稻谷的清香。
我二话不说,脱了外衫挽起袖子就开始干活。镰刀在手,我熟练地挥舞着,稻草咔嚓咔嚓地倒下。我干得起劲,浑然忘了是来相亲的,只顾着展现自己的本事。
干了没多久,我就听见身后有人喊:建国哥,你慢点儿,我跟不上了。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王小花在给我打下手,把割下的稻谷扎成一捆一捆的。
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对不住,我忘形了。说着,我放慢了速度,还教她怎么把稻草捆得更紧实些。
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淡蓝色连衣裙的姑娘,踩着田埂走了过来。她手里拿着一个竹编的遮阳帽,应该是王小花的。
哎呀,晓芳,谢谢你!王小花接过帽子,然后对我说,建国哥,这是我同学陈晓芳,在我们村小学教书。
我看向那个叫陈晓芳的姑娘,阳光下,她的脸庞白皙清秀,眼睛里透着温柔。她冲我笑了笑,说:你好,我是晓芳。
陈晓芳笑着说:好啊,正好我今天没课。说着,她就挽起袖子,加入了我们的队伍。
就这样,我们三个人在金黄的稻田里忙碌着。我在前面割稻子,王小花在中间打捆,陈晓芳在后面把捆好的稻谷摆成整齐的堆。
虽然陈晓芳是个教书的,但干起农活来一点也不含糊。我偷偷瞄了她几眼,只见她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但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微笑。
不知不觉,太阳开始西斜,我们已经干了大半天。王大伯过来看了看,连连夸奖:建国真是好样的,干活麻利,这么快就割了这么一大片。
听到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干劲更足了。可就在这时,我听见身后哎呀一声,回头一看,原来是陈晓芳不小心被稻草划伤了手。
我看她手心有一道细细的口子,血正往外渗。我有些着急,四处张望,想找点东西给她包扎。
看着陈晓芳的背影渐渐远去,我的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我回过神来,继续干活,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们终于完成了今天的任务。王大伯非要留我在他家吃饭,我推辞不过,就答应了。
吃饭的时候,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往门外看,希望能再见到陈晓芳。可是直到我吃完饭准备回家,她也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