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in必赢(国际)官方网站

9岁妹妹在短平台上谈恋爱警惕平台“社交催熟”陷阱·必赢Bwin唯一官方网站

9岁妹妹在短平台上谈恋爱警惕平台“社交催熟”陷阱

2025-05-15 23:11:52

  9岁妹妹竟然在短视频平台上谈起恋爱了——不仅和对方在平台里建立了“恋人”关系,还一口一个“宝贝”,这让姐姐王丽十分吃惊。

  五一假期期间,久未归家的王丽听说自家9岁妹妹早恋的消息。震惊之余,王丽打开了妹妹痴迷的短视频APP,才还原了这场儿童网恋。

  当前,未成年人网恋并不少见,尤其是初高中阶段,甚至部分小学生也因同龄人影响或好奇心而参与其中。儿童沉溺网恋可能导致对现实感情认知扭曲,过度依赖虚拟关系还有可能导致现实社交能力退化,甚至引发网络成瘾症或人际关系障碍。

  数字时代,短视频平台如何“催熟”童年?亲密关系功能诱导的伪成人社交如何影响到未成年人?其背后折射出的青少年模式失效、监管困局何解?围绕此,南都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和调查。

  “听说你谈恋爱啦?”9岁的花花面对来自姐姐的询问嚎啕大哭。五一假期期间,从外地回家的王丽听到自己9岁的妹妹网恋的消息,“她知道什么是谈恋爱吗?”王丽甚至觉得哭笑不得。

  王丽告诉南都记者,花花早恋一事在今年2月就有了蛛丝马迹——王丽偶然间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下发现了花花的留言,好奇心之下,王丽点进了妹妹的主页。花花的短视频账号页面并没有什么异常,只是发布了一些跳舞、唱歌的短视频,正当王丽准备离开时,突然发现账号简介下“亲密关系”一栏,赫然贴着“恋人”“cp”“闺蜜”的标签。

  王丽点进“恋人”标签,发现与花花账号关联着的账号头像是一个看起来十一二岁的小男孩。王丽觉得事情不对,火速联系了父亲。

  父亲告诉王丽,花花并没有谈恋爱,他们只是好朋友,王丽也就没有放在心上,“孩子这么小,知道啥谈恋爱啊。”王丽父亲当时说。

  时间过去两个月,花花的成绩明显退步,原本擅Bwin必赢 必赢国际官网长的科目只考了六十多分,花花母亲把成绩下降归因于爱玩手机,于是收走了花花的手机。被收走手机后,花花成绩虽然有所恢复,但她依然在伺机找大人的手机玩。

  “我和闺蜜聚餐,花花就偷偷玩我闺蜜的手机,在她手机上登自己的短视频平台账号。”花花母亲告诉南都记者,因花花忘记退出,闺蜜收到了一条留言:“你妈妈是不是发现你谈恋爱了?”这条留言引起该闺蜜的关注,并告诉了花花母亲。

  花花母亲得知后,为了一探究竟,翻出花花的手机来查看。她在花花经常聊天的网友中找到了一个可疑账号——花花与对方的聊天中除了互相分享短视频,还互称“老公”“老婆”。

  花花母亲一时间慌了神,不知如何处理,“当时我就告诉了我两个闺蜜,想问问她们要怎么处理,她们说孩子还小,也不好说什么重话,怕伤害她的自尊心。”于是花花母亲组织了一次聚餐,并邀请来了两位闺蜜,四个人一边吃饭,一边聊起早恋的危害,想用这样的方式旁敲侧击地提醒花花。

  王丽一直不敢相信9岁的妹妹竟然谈恋爱了,为了寻找背后的真相,她再一次打开了花花的短视频账号主页。

  王丽发现,所谓的“恋人”模式,是平台设置的一种“亲密关系”,邀请微信、QQ的朋友或复制链接邀请朋友,可以建立亲密关系,包括恋人、哥们、姐妹、同学、CP、家人等。不仅如此,平台还设定规则:亲密关系超30级续火花(连续聊天超过3天即可点亮火花)超60天可以解锁自定义称呼。

  王丽告诉南都记者,花花在平台浏览的内容中,曾多次点赞一名平台头部博主“@博雅g”的直播切条短视频,视频中有一群穿着浮夸、性感的年轻男女,他们唱歌、喊麦、比拼。

  5月9日晚,王丽也专门跟进了一场“@博雅g”的直播,发现该主播在直播中多次以男女情感为噱头,让观众站队投票直播间男女主情感走向,“卧槽”“去你妈的”脏话连篇,营造出浮夸的直播氛围。当晚,该账号在该平台直播人气总榜排名一度登上平台第9名,直播点赞率突破2585.4万,并且点赞数一直在飞速上涨。

  令王丽意外的是,花花用来登录短视频平台的电话号码用的是花花母亲的,也并没有开启青少年模式。

  为何允许花花用自己的身份信息注册登录短视频平台?花花母亲直言,平时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花花,为了给孩子解闷,就给其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申请了电话卡,并开通了短视频账号。只有周六日不上学的时候才给看手机,“平时也就看看跳舞的、化妆的视频,也不是抱着手机不撒手的,就没太管。”至于青少年模式,花花母亲则坦言“未听说过”。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当下未成年人对网络的熟悉程度远超公众想象,而在行业自律和监管的推动下,青少年模式成为各大APP的标配。但青少年模式的推广落地、内容单一低幼等问题一直尚待破解。

  从2022年开始,中央网信办多次开启短视频平台低质量内容专项整治行动。今年春节,中央网信办就恶俗直播、低俗PK、炫富拼酒等内容进行专项整治,强调打击虚假信息与违法活动引流。

  多家主流短视频平台也曾多次开展自主治理措施--快手官方曾多次进行低质量直播内容治理,并关停多场违规直播、处置了多个违规账号;抖音、陌陌取消低俗连麦PK惩罚环节;腾讯、斗鱼取消跨直播间充值打赏广播功能,减少非理性消费刺激。但在平台治理之下,仍然存在类似“@博雅g”风格的主播,且粉丝数量庞大。

  2025年4月,13岁的小羽通过手机游戏结识17岁的赵某,二人发展为“情侣”。赵某虚构身份骗取信任后,因分手纠纷以归还手机为借口将小羽诱骗至宾馆,使用勒颈、刀捅等手段致其死亡。

  2023年,未满14岁的小花通过社交软件与李某某发展为“男女朋友”,多次被诱骗至酒店发生性关系。

  2022年,24岁李某诱骗初中女生小梅进行视频裸聊并偷录隐私内容,分手后将其裸照发布至短视频平台威胁复合。

  一起又一起案件折射出未成年人“网络交友”的风险和隐忧:随着未成年人对情感联结需求的增强,网络提供了一种低门槛的社交途径。他们渴望被关注、被理解,尤其在家庭或学校中感到孤独时,网络交友成为情感出口。

  但与此同时,如果父母忙于工作或缺乏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孩子的情感需求未被满足、忽视孩子的心理状态,让未成年人无法理解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复杂性,在“网络交友”时也缺乏安全防护。在上述9岁儿童花花网恋一事中,家长网络技能、网络素养的缺失,比如对APP青少年模式知之甚少、监护不到位,是“儿童网恋”的成因之一。

  此外,当前的网络小说和短视频平台浪漫化网恋、淡化风险,未成年人易被吸引,追求虚拟的完美关系,忽视现实隐患,再加上部分平台监管不力等因素,未成年人很容易成为“网络交友”的受害者。

  在2024年9月南都举办的数字经济治理第15期论坛现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现场就谈到,未成年人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休闲都与互联网紧密相关,而成年人倾向于“功利化”去看待孩子互联网使用,认为学习是合理用途、休闲是不被允许的。

  在谈到家长的应对策略时,孙宏艳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家长在面对孩子使用互联网时首先需要学会放松,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管理意识。比如,设置闹钟提醒孩子合理分配上网时间,鼓励孩子在休闲的同时获取有益的信息和技能。当家长发现未成年人网恋时,更需要保持冷静,避免过度反应而使其生出逆反心理。与孩子讨论互联网使用中的潜在风险,如个人隐私的保护、网络欺诈和不良信息的防范,帮助孩子在网络世界中建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

  孙宏艳也指出,陪伴比管理更加重要。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陪伴,在网络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家长能够与孩子一起参与互联网活动,比如共同玩、一起看短视频,不仅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