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in必赢(国际)官方网站

不到一个月转账8次七旬老太网恋转了必赢111万·必赢Bwin唯一官方网站

不到一个月转账8次七旬老太网恋转了必赢111万

2025-02-26 23:20:07

  如果与你素未谋面又“无话不谈”的网友声称自己是“联合国工作人员”,并向你提出需要帮助,你会相信对方吗?

  家住深圳的郝女士就被这样的诈骗分子迷惑,掉入了为她量身定制的陷阱,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被骗走上百万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2024年10月,70多岁的郝女士在某网络社交平台上偶然结识了一名男性网友,对方告诉郝女士,自己是联合国的工作人员,现在正在国外当战地医生。神圣的职业光环、崇高的社会地位、特别的人生经历,以及对方时不时体贴关怀、嘘寒问暖,都让郝女士对其心生好感。

  据深圳铁路公安处深圳站派出所民警宋泽闻介绍,诈骗分子利用聊天软件,向受害者分享工作、生活中的照片,受害者本人年龄比较大,导致她对诈骗分子所虚构出来的这一个身份坚信不疑。

  在取得郝女士信任后,诈骗分子逐渐得知郝女士长期独居,便抓住了郝女士渴求亲情的心理需求,又捏造出自己有一个年幼的女儿,随后,诈骗分子便向郝女士提出了自己的诉求。

  深圳铁路公安处深圳站派出所民警古圣鹏表示,“诈骗分子向受害者说,自己需要向单位购买一张请假条,又说没有足够的钱买机票回国,最后还提到需要向联合国补交7万元美金,才能成功返回国内。”

  正是在“爱情”和“亲情”的双重捆绑下,郝女士最终答应了对方的请求,同意为其支付费用帮助其回国。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郝女士在诈骗分子的花言巧语下,陆续向其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8次,共计人民币111万元。

  为了筹钱,郝女士不仅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甚至还找亲戚借了十多万。直到去年底,郝女士准备再次向诈骗分子转账时,才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提醒下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随即报警。

  接到报案后,深圳铁路公安处立即对郝女士近期转账流水进行紧急止付,并成功止付资金人民币43万余元。

  民警调查发现,诈骗分子提供给郝女士的银行账户来自全国各地,且属于不同Bwin必赢 必赢国际官网的银行。郝女士的资金刚一转入就很快被转走,流向更多账户。后经过研判分析,最终决定以一级银行卡卡主的个人信息作为突破口,展开进一步追击。目前警方已成功抓捕涉案嫌疑人4名。

  一名嫌疑人向警方交代,诈骗分子找到他,让他提供银行账户,并协助将转入其账户的资金进行转移,承诺事后会给他好处。在明知转入自己银行账户的资金系犯罪所得的情况下,该嫌疑人仍按照诈骗分子要求进行了转账。目前,该嫌疑人因涉嫌帮信罪,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网络一线牵,小心这段缘。”网上聊天的可能不只是“梦中人”,还有可能是诱导打赏的黑心主播。

  2月22日,据河南周口媒体报道,一名57岁的李姓男子一年来连存款加上骗和借,花光所有养老钱共计75万元,即便负债累累却还在手机交友APP上和女朋友们“聊天”,如果不是被上门催债,全家人仍蒙在鼓里。

  记者拿着手机新注册了账号,并登录该软件,立刻就有人叫哥哥,叫老公,还有一些直接发了语音,“老公,陪陪我嘛”,甚至发来裸照。当事人李先生却说:上面的女孩都很文明,不让乱来,就是视频打电线分钟。

  记者反问李先生,“怎么不和老婆聊两口子的话”,对方无奈“这不是迷在上面了嘛?”记者随机打开李先生的一个交友对象,对方开口就要3000,还表示一定能加上好友,记者表明身份后,对方直接挂了语音还拉黑了微信。

  对此,该交友平台客服回应,充多少钱是当事人自己花的,没人强迫,照片也有拦截功能。而对于退款要求,该平台表示还要协商。

  对此,律师建议:成年人通过网络平台打赏的行为,认定是一种消费行为,是不能退还打赏款项的。但在该事件中,由于网络主播有通过私下方式通过言语、图片等方式,诱导当事人进行打赏,该行为是一种违规行为,当事人可以请求或者要求网络平台退还部分打赏的款项。

  monkeycat466:监管去哪儿了?这种APP早该下架,专坑Bwin必赢 必赢国际官网孤独中老年人。

  追风的蜘蛛人:连存款加借钱打赏75万,这是疯了吧?家人居然一年都没发现?

  近几年有太多太多类似的案件不停地在发生:北京61岁的姚志涛在线上结识的“女友”介绍下进行投资,投入了800万余元而血本无归,甚至在千里追寻“女友”的途中因病离世。

  不久前,退休后“60岁重启人生”的话剧演员“yizhang一张”被女儿“抓晚恋”,女儿在视频里说发现妈妈在网上认识了“不靠谱的老头儿”,但她没有责怪妈妈,而是耐心询问妈妈的必赢登录app Bwin官方网站择偶标准,同时向观众征集靠谱老头。

  在镜头前,女儿也表达了对妈妈情感需求的重视,她说:“我抓的并不是爱情,我抓的是打着爱情的幌子,企图欺骗老年人的臭虫们。”

  “臭虫们”一直都在。早在2020年,短视频平台就封禁了一批“假靳东”账号。尽管如此,这些账号在2023年卷土重来,用快速复制的话术迷惑中老年女性,在建立信任后瞄准她们的钱包。线上黄昏恋诈骗屡见不鲜,其背后是易复制的诈骗套路和跨国诈骗产业链。

  在老年群体通过线上交友满足“被爱”和“主动去爱”的需求时,有太多不怀好意的人瞄准了他们。

  在一份2024年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与数字融入调查结果中,有45.4%的受访者遇到过网络诈骗风险,诈骗类型主要有保健品诈骗(40.01%)、红包诈骗(38.32%)、彩票中奖诈骗(34.62%)等。值得注意的是,仅有4.73%的受访者遇到过婚恋诈骗,但在所有“经历过金钱损失”的受访者中,“婚恋诈骗”占比最高,为10.87%。

  这些老年人,为什么想到要通过互联网交友,通过各个软件寻求真爱呢?秀才也好,“假靳东”也罢,为何凭其拙劣表演就能赢得中老年人的心?心理学哲学博士张纯做了具体分析。

  A: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社会价值感可能会降低。特别是在退休后,由于社会关注度的下降,这种失落感会逐渐增强,许多人甚至会出现退休综合症。老年人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关爱和关心,内心会产生渴望。当这些需求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们常常会通过某些途径寻求心理慰藉。一些人选择打麻将,一些人选择跳广场舞,还有些人会利用各种社交软件交友,以获得情感上的安慰和满足。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心理救济。

  A:骗子之所以能得手,是因为他们擅长利用老年人的心理,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他们常在老年人放松警惕之时,设局行骗,得手之后,有人便认为老年人的被骗是由于情感空虚和警惕性不高。其实,骗子往往都是心理大师,他们很会利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在老人不知不觉中,就拿捏住了老人的心理。因为他们有他们的剧本,就是一套行骗的话术。

  具体来说,犯罪分子会向受害人发送工作照和生活照,以构建一种良好的信任感。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良好身份,还表明了其形象的真实性。因为有工作照和生活照作为信用背书,这将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效应,加深受害人对犯罪分子的好感和信任。随后,犯罪分子会开始自我展示,通过相似的人生经历产生心理学意义上的“自己人效益”,从而降低受害人的戒备心理。在成功建立关系并获取信任后,犯罪分子便会开始对受害人进行体贴关怀。受害者在对他人产生好感并逐渐接受对方的同时,也容易逐渐迷失自我。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的情感生活中都有空虚之时,这时我们便容易受到那些嘘寒问暖话术的侵入。特别是当受骗者是毫无防备的心理小白,而骗子却是一位心理大师时。

  A:想法是好的,但这种限制缺乏法律依据,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此外,最重要的是,在限制老年人过度上网之后,我们如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如何解决他们的孤独和寂寞问题?因此,我并不支持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因为这只是治标之策,而非釜底抽薪。

  不难发现,如果老年人在交友中不幸受骗,老年人能做的自救方式很少,更重要的是去预防。预防手段总结来看,有三点:

  第二是社会、平台要进行反诈宣传;平台要拉好“防护网”。一方面要加强对发布文章、视频的审核监管,发现有欺诈、误导倾向的作品,禁止发布或立即删除;另一方面应设置实名认证,对老年人打赏、转账等金钱交易进行限制或设置提醒,防止老人因“恋爱上头”损失大量钱财。

  第三是要做共情培养。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理解老年人,是因为还没到那个年龄,所以很难站在那个年龄去体会他们所感受到的东西,很难理解他们的诉求和承受的心理压力。如果能帮助老年人子女培养出对老年群体的共情,便能营造出一个比较正向的沟通模式。

  最后家人要撑起“保护伞”。亲人、子女需要对老人多些关心陪伴,常回家看看,填补老人的感情空缺;多关注老人生活状态,发现“被骗”苗头,及时引导提醒;同时鼓励老人培养兴趣爱好,参与社会活动,充实自身生活。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不应被漠视,老年人也有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需求,与其用强硬的口吻告诉他们外面的话一个字都别信,还不如用一种平等的姿态关注他们被骗背后深层次的内心需求。 本组稿件综合光明网、江苏广播、新闻晨报等